好的,我帮你把文章语义保持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后改写一遍,字数变化不大。
---
在沙皇俄国的历史长河中,你见过没有发动过战争的沙皇吗?几乎没有,除非是那些英年早逝、没能在位超过两年的君主。换句话说,从17世纪末直到20世纪初,历经两百多年时间,俄罗斯的沙皇们几乎从未间断过对外征战。否则,22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又怎会凭空出现呢?那么,这些辽阔的领土到底是如何被征服和纳入版图的呢?
17世纪时,瑞典王国在北欧地区依然势力强大,堪称北欧霸主。沙俄若想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脚跟,必须先与瑞典王国正面交锋,因为当时波罗的海沿岸几乎完全在瑞典的控制之下。1689年,彼得大帝正式亲政后,匆忙与康熙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在远东的边界,随后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引进和学习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军事知识中。
经过十年的蛰伏和积蓄,沙俄国力显著提升,1700年正式向瑞典王国发起挑战。当时的瑞典自视甚高,轻视周边所有国家,沙俄在他们眼中一直是任人宰割的存在,也因此树敌无数。结果,丹麦、波兰和沙俄联合起来,对瑞典宣战。尽管瑞典骁勇善战,但经过长达21年的鏖战,彼得一世最终赢得了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
展开剩余83%1703年,彼得大帝占领了圣彼得堡这片战略要地,并开始大规模兴建城市,把它打造成为通往西欧的桥头堡,同时也定为沙俄的新首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沿岸的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被纳入沙俄的版图。彼得一世凭借这些卓越功绩,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尊号,这就是“彼得大帝”称号的由来。至此,沙皇俄国正式转型为俄罗斯帝国,不过西欧列强对此并不承认。
所谓的“第0次世界大战”,七年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发生于1756年。虽然表面上与沙俄关系不大,但普鲁士试图统一德意志、扩张势力,这无形中对沙俄形成了压力。于是,伊丽莎白一世决定参战,联合法国和奥地利对抗英国和普鲁士。1760年,俄奥联军甚至一度攻占了普鲁士首都柏林,但伊丽莎白一世没能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因为她于战争结束前去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生于德意志,为了政治联姻嫁给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继承人彼得三世。然而,彼得三世能力平平,仅在位半年便被叶卡捷琳娜二世夺权。她在位期间,先后三次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波兰,获得了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等重要地区。随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与奥斯曼土耳其的较量中,志在夺取克里米亚半岛,确保黑海的控制权。
1768年,沙俄发起了第五次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迫使克里米亚汗国宣布独立。1783年,克里米亚被正式并入沙俄版图,使沙俄成为黑海北岸的霸主。必须承认,这一时期的沙俄在权谋手腕上达到了巅峰:先与普鲁士结盟,再与英国、丹麦签订条约孤立瑞典,接着分割波兰,最终将奥斯曼土耳其在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收入囊中。67万平方公里的扩张绝非偶然。
亚历山大一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孙子,西欧称他为“神圣王”或“欧洲救世主”,原因在于他成功阻挡了拿破仑的东侵,使50多万法军精锐永远葬身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可以说,拿破仑的失败,直接源于他与沙俄的对抗。除应对拿破仑外,亚历山大一世还对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极为关注。正值对法战争期间,俄军在外高加索和巴尔干战场上都取得了显著战果。
这两个地区均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因此,第七次俄土战争于1806年再次爆发。俄军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的民兵协同作战,成功驱逐了奥斯曼军队,沙俄势力由此扩展至外高加索地区。在土耳其海峡的海战中,俄军击败了奥斯曼舰队,迫使对方签署停战协议。沙俄开始介入巴尔干半岛的事务,逐渐掌控巴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地区,伸展到今天的罗马尼亚一带。
亚历山大一世虽英勇善战,却早逝无子,其皇位由弟弟尼古拉一世继承。1853年,为了继承兄长遗志,尼古拉一世继续向巴尔干半岛进军。这无疑再次威胁到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尽管奥斯曼已显衰败,但其地理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英法等列强迅速介入,联合支持奥斯曼,阻止沙俄扩张。1853年,尼古拉一世发动克里米亚战争(又称第九次俄土战争),却惨遭英法联军重创。失利后的尼古拉一世于1855年自尽,皇位由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承。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6年承认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随后将注意力转向东方。他认为西方列强难以抗衡,东方则相对薄弱,易于扩张。1858年至1881年间,沙俄从清朝手中夺取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土地和51万平方公里的外西北地区,总计约15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江苏省那么大。此外,他还把触角伸向中亚,继承父亲已吞并的哈萨克汗国基础,1859年至1881年期间又先后征服了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土库曼地区,扩展了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片土地日后成为中亚五国的疆域。
亚历山大二世晚年遭遇暗杀,生命戛然而止,未能圆满结束其一生。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是沙俄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君主,执政期间几乎没有发动过对外战争。为何如此?因为他惧怕自己会步父亲的后尘,遭遇同样的厄运。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后,其子尼古拉二世继位。尼古拉二世渴望成为像祖父亚历山大二世那样的强势领导者,于是他在位期间也展开对外扩张。
1900年,沙俄成为八国联军的重要成员,率先攻占大沽口炮台,并率先进入京城掠夺。同时,沙俄派遣17万军队吞并了中国东北8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他能成功完成这一系列扩张,确实可以与其祖父齐名。然而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败给日本,被迫撤出东北地区。随后,沙俄国内政治动荡频繁,起义不断。尼古拉二世试图通过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反而加速了沙俄王朝的覆灭,1917年沙皇政权轰然倒塌。
一个王朝能够持续200多年持续对外扩张,确实是个奇迹。在众多沙皇中,昏庸君主反而罕见,你觉得这背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
需要调整或增加更多细节吗?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